买保险总怕踩坑?条款像天书,理赔像闯关,这届打工人太难了!别慌!今天咱们就扒一扒保险行业的"潜规则"——从代理人不会说的免责条款,到理赔时能救命的隐藏技巧,跟着专家视角,让你轻松看透保险里的门道!
一、专家解读保险秘密
1、保险规划本来就是理财规划里的一部分。
所以根本没有 “买保险” 这一说,而是把保险规划嵌到整个理财计划里,跟着收入变化、家庭情况调整。就像家里得有固定的医生、律师一样,保险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家庭理财顾问或者保险顾问,定期聊一聊,看看现在的保障够不够,要不要改。比如刚结婚没孩子的时候,可能只需要简单的重疾险;有了孩子、买了房子,就得加寿险、提高保额,这些都得靠长期沟通来调整。
2、保险的售前服务,远不止推荐产品这么简单。
得帮你分析家庭情况,比如收入多少、有哪些负债,还得提前看看健康状况能不能投保、财务情况符不符合要求,这些都得提前捋清楚。之前我一个朋友自己网上买重疾险,没提前看健康告知,投保后才发现有过住院记录没申报,最后理赔时出了麻烦,要是有售前的预核保服务,根本不会出这问题。也正因为这样,买保险真不是找个产品下单就完事儿的。帮你做规划的人,得懂整个理财逻辑,知道怎么把保险和消费、投资结合起来,才能做出合适的方案。
3、保险的售中服务,主要就是选产品和投保。
很多人都把精力全放在选产品上,觉得找个 “最好的产品” 就行。但其实,保险好产品其实有很多,要是只把他们当成比产品的工具,就太浪费了。再好用的产品,也补不了整体规划的漏洞。就像盖房子,砖头再好,要是大梁没设计好,房子照样不结实。有些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也能做好售前售后,比如要是有经验丰富的代理人,也能帮着分析家庭情况,但代理人再厉害,也只能卖自己公司的产品,选品范围太窄,碰到公司没有合适的产品,就只能推荐一般的,没法给更好的选择。
4、售后服务,调整和理赔是两大重点。
调整前面已经说过了,得定期弄;理赔才是最关键的。大部分人买的都是重疾险,一辈子可能就理赔一两次,没什么经验。这时候经纪人的作用就显出来了 —— 立场上是帮着客户的,专业上懂医学知识,也知道保险条款的法律依据,能跟保险公司平等沟通。经纪人帮着整理病历、跟保险公司谈判,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理赔款;要是找其他渠道,可能连怎么提交材料都搞不清楚,更别说跟保险公司交涉了。
二、购买保险一定要避开的坑有哪些
第一个坑就是 “杀熟”。
保险公司总在招人,你以为是缺员工?其实是缺客户。很多人进去后,为了完成业绩,先给自己买、给家人买,不够了就忽悠亲戚朋友。我表姐之前被同学拉去保险公司,最后不仅自己买了好几万的保险,还拉着父母也买了,后来才发现那些保险根本不适合老人,退了又损失一大笔钱,亲戚关系也闹僵了。
第二个坑是碰到不懂保险的业务员。
这些人进公司后,只学怎么卖保险的话术,专挑提成高的产品推,只说优点不说缺点。我邻居之前买了一款 “全能险”,业务员说能保重疾、能理财,结果后来才发现,重疾保额只有 10 万,理财收益也低得可怜,想退保还得亏一半的钱,再找业务员,早就离职找不到人了。
第三个坑是捆绑型保险。
就是把几种保险捆在一起卖,看着好像什么都保,其实花了两份钱,只拿到一份保障。最常见的就是寿险捆绑重疾险,比如买了 50 万寿险 + 50 万重疾险,要是先得了重疾,赔了 50 万,寿险的保额就没了,等于花了两份钱,最后只用到了一份,特别不划算。之前我同事就买过这种,后来找经纪人重新规划,才换成了单独的重疾险和寿险,每年还省了不少保费。
其实不管是了解保险规划,还是避开这些坑,核心都是别把保险当成简单的商品,多花点时间了解背后的逻辑,找靠谱的人帮忙,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障,不至于花了冤枉钱还没得到应有的保护。
更多保险问题,咨询专业老师快速解答
进入微信搜索微信号:YKJ6060(点击复制微信号)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