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让钱袋子像小树苗一样慢慢长大,不少人盯上了保险理财产品。可当销售员把“稳赚不赔”“收益可观”说得天花乱坠时,你是否也会心里打鼓:这看似诱人的保险理财,到底有没有隐藏的风险?咱们这就唠唠。
一、保险理财产品有风险吗
有一定的风险。
第一类是收益的坑 —— 看着高,实际到手可能没多少。就说常见的三种产品,各自的 “猫腻” 不一样:比如增额终身寿险,虽说现金价值表是写在合同里的,看着收益挺稳,但好多人忽略了 “减保规则”。有的产品规定每年减保不能超过现金价值的 20%,要是你急用钱想多取点,根本取不出来,资金灵活性特别差。比如你买了 100 万的增额寿,急用钱时想取 50 万,结果只能取 20 万,剩下的钱只能拴在里面,特别被动。
再说说分红险,销售人员常拿 “历史分红率” 说事儿,比如 “过去 5 年平均分红 4.5%”,可他们不会告诉你,历史分红不代表未来,要是保险公司当年收益不好,分红可能大幅下降,甚至没有。
第二类是流动性风险 —— 钱投进去,想拿出来难,还可能亏本金。保险理财基本都是长期产品,比如增额终身寿险保到终身,年金险要领几十年,钱一旦投进去,就被 “长期锁定” 了。要是中途急用钱想提前取,要么现金价值不够,要么退保亏一大笔。
比如某款 3 年交的增额寿,第 1 年现金价值只有保费的 50%,你交 10 万,第 1 年想退只能拿 5 万,亏 5 万;就算交到第 3 年,现金价值才刚超过保费,前两年退都得亏。还有人买了年金险,交了 5 年想退,结果现金价值比已交保费少了 3 万,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交,特别后悔当初没考虑流动性。
第三类是销售误导的坑 —— 被忽悠着买,实际跟想的不一样。不少销售人员为了冲业绩,啥话都敢说:要么夸大收益,把 “历史分红率”“假设收益率” 说成 “保证收益”,比如拍着胸脯说 “这产品年化 5% 稳赚,比存银行强多了”,可合同里根本没写 “保证 5%”,最后收益没拿到,还没法说理。
要么隐瞒费用,买的时候不说有初始费用、管理费,等交了钱才发现被扣了一大笔,问销售还找各种理由搪塞。还有的混淆 “保障” 和 “理财”,把理财保险说成 “高收益存款”,不提它的保障功能有多弱。比如某款理财险,身故赔付只给现金价值,要是刚交 1 年就出事,赔的钱还没交的保费多,根本起不到保障作用。
二、购买保险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什么
买保险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啥,别上来就买,先确认两件事:
第一件是人身保障类保险有没有配齐。买保险得遵循 “先保障后理财” 的原则,先把重疾险、医疗险、意外险、寿险这些基础保障配足,确保自己和家人遇到大病、意外时有钱治,再考虑理财。要是基础保障都没有,就把钱投进保险理财,万一出事,理财账户里的钱可能还不够治病,得不偿失。我身边就有人没买重疾险,先买了 10 万的理财险,后来得了癌症,理财险退了只拿 8 万,治病花了 20 万,最后还是得借钱,特别后悔。
第二件是有没有足够的预算。保险理财的起投门槛不低,而且得长期交,比如有的产品每年要交 1 万,交 10 年,总共得交 10 万,要是中途没钱交,保单可能失效,之前交的钱也白扔了。所以买之前得算算账:除去日常开支、房贷车贷、孩子学费,还有没有多余的钱,而且这笔钱能长期不用。要是预算紧张,别硬撑着买,先把生活保障好,以后有钱了再考虑也不迟。
保险理财的核心是 “稳健”,不是 “高收益”,别指望靠它赚快钱;买之前一定要仔细看合同,尤其是现金价值表、费用扣除规则、分红说明,不懂的地方别嫌麻烦,多问客服、多查资料;要是遇到销售夸大宣传,别轻易相信,最好录个音、留好聊天记录,万一后续有纠纷,也好维权。
更多保险问题,咨询专业老师快速解答
进入微信搜索微信号:YKJ6060(点击复制微信号)
推荐阅读: